description

Saturday, February 23, 2013

心灵的淬炼·萨提尔家庭重塑的艺术 (平)

原价RM38.00/册

玛莉亚·葛莫利回顾了萨提尔的基本概念、哲学理念和疗愈工具,涵盖了她对改变、一致性、健康家庭、沟通理论、冰山概念和自我价值感的看法。协助读者去辨识家庭重塑的目的、历程和情境。哪些关键因素能使家庭重塑发挥效益,并讨论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变化,说明引导者、主角和角色扮演者的任务。

第二部包括五个华人家庭重塑实例,案子的议题非常困难,有自杀意念、极度害怕和生气、丧失认同感与自恨,皆取自真实的家庭重塑历程。

想学习家庭重塑,想深入认识维琴尼亚·萨提尔的信念、思想与历程的人,以及想了解、运用或教授萨提尔模式的人,曾看过萨提尔本人的著作,参力加过运用萨提尔各种方法的经验型工作坊,并对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有所觉察的人,将会从《心灵的淬炼:萨提尔家庭重塑的艺术》得到最大的收获。


编辑推荐

吕旭亚,吕旭立纪念文教基金会创办人,李圣洁,前IBM大中华经济圈主管培训总顾问,林亮吟,台湾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任主治医生共同推荐。
家庭重塑是一段神奇而实际的历程,人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力量与潜能,没有人能把家庭重塑进行得像玛莉亚那么好。

作者简介

(美国)玛莉亚·葛莫利(Maria Gomori) (美国)伊莲娜·艾达斯金(Eleanor Adaskin) 译者:易之新
玛丽亚·葛莫利(Maria Gomori):1920年5月25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是国际间享有盛名的家族治疗大师、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临床会员及督导、加事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萨提尔国际Aventa中心资深训练师。她受教于维琴尼亚·萨提尔,并与之共同工作达二十年。1988年萨提尔过逝后,就秉持萨提尔的理念在世界各地教导萨提尔的家庭重塑。1990年创办曼尼托巴萨提尔事业发展中心以来,即致力于国际性家族治疗工作坊,并协助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泰国、澳洲及加拿大维尼佩格(winnipeg)各地萨提尔中心成立。著有自传《爱与自由》。以及与萨提尔等人合著《萨提尔沟通入门》、《萨提尔的家族治疗模式》等书(皆张老师文化出版)。

伊莲娜·艾达斯金(Eleanor Adaskin):资深家族治疗师,与玛莉亚·葛莫利一起建立维尼佩格的萨提尔中心。是相知多年的好同事与好朋友。

译者简介

易之新:文字工作者,专业医师。
译有数本与超个人心理学有关的书,如《存在心理治疗》、《圣徒与疯子》(张老师文化):《超个人心理治疗》、《超越自我之道》、《疾病的希望》、《关系花园》(心灵工坊)。此外,与释自鼐、黄碧惠合译了《路上心灵幽径·穿越困境的灵性生活指引》(张老师文化)等书。

目录

写在出版前

约翰·贝曼(John Banmen)的推荐序
曼宁·马塔斯(Manny Matas)的推荐序
前言
致谢
本书概论
第1部分 理论与实务
第1章 遇见萨提尔
我自己的家庭重塑

第2章 简介萨提尔的概念

整体的信念和假设
关于治疗的信念
萨提尔模式的五种要素
理论概念

第3章 家庭重塑的概论与发展

萨提尔如何发展出家庭重塑

第4章 家庭重塑的细节

完全以家庭重塑为主的工作坊
其他与家庭重塑有关的情境
总结

第5章 给新手引导者的提醒

总结

第2部分 实例

第6章 害怕与脆弱
从成人的角度雕塑主角的资源
带着成人的资源,面对原生家庭的家人
在最后的雕塑做出承诺,并落实新的选择

第7章 养育子女与自我照顾

引出主角的愿望
检视家庭图
培养主角对自己承诺和放下受害者角色的能力

第8章 自杀与自我接纳

治疗有自杀念头的露西
以不同方式与父母连结的机会

第9章 转化生气与白恨

第10章 与自我相遇
主角资源的呈现与雕塑
转化与整合
从各个部分得到回馈
玛莉亚·葛莫利博士与华人的渊源
【香港沙维雅人文发展中心简介】
中文索引
中文参考书目

序言

很多人认为Maria的家庭重塑像魔术,让主角在家庭重塑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转化和平安。对于Maria的工作,很多学员都叹为观止,感到可触不可及。我十分高兴这本书能够出版,让我们可以明白Maria在带领家庭重塑时背后的用意和目的。带领重塑是可以学习的!

我在这本书的第六至第十章中之家庭重塑案例中当Maria的翻译,故看这本书的时候更觉身历其境。我也为这本书写了数篇逐字稿,再加上Maria的解释,让我更清楚及明白:Maria每个重塑片段背后的含意。Maria为了人类的成长和幸福,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宝藏。对于她用尽心血,将她的智慧毫不保留的送给我们,我十分感动。

自1986年起,我便跟随Maria学习,亦曾是Maria重塑的主角。1988年开始,我在工作坊及现场示范中当Maria的翻译,我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故我对这本书的繁、简体中文版的出版感到十分兴奋!中国人对家庭很重视,家庭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很大,这本书可以说是送给中国人的礼物,希望更多人能从中获益,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更希望读者阅后更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作出改变和转化。我自1989年开始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中国澳门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带领家庭重塑,明白带领家庭重塑的过程并不简单。


文摘

找出不同的方法来满足未满足的期待
如果主角想要某种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比如无法怀孕却想要有小孩,就鼓励她探讨其他方法,以满足未满足的期待。在这个例子中,收养或借助科技怀孕,就可以实现梦想。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法,实现未满足的期待,是面对日常生活的健康方式。如果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爱,可以协助他选择用其他来源的爱做取代。

如果主角不愿放下,也不愿用其他方法实现未满足的期待,就需要探讨这个决定的代价和可能的收获。如果主角选择不要放下,帮助主角接受自己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别人可能也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要批评或催促主角,引导者即使不同意,也必须尊重主角的选择。探讨不肯放下的代价后,常常有助于主角在日后可以放下。最后,即使期待仍未得满足,主角还是可能选择放下,并以其他较健康的方式满足潜在的需求,以处理失望的心情。当主角决定紧紧握住未满足的期待导致的愤怒或失落感时,如果是以觉察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就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形下,愤怒或受伤的后果是自己的选择。如果紧握自己与童年受虐经验有关的愤怒和痛苦,并选择不要放下,那么她会为自己保持愤怒的选择负责,比起无助地背负情绪,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旦完成上述两个步骤:表达被压抑的感受,做未满足期待的主人,引导者就要问主角是否想修改或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期待,这时,主角已开始把父母看成另一个成人,他们之间的阴影已经几乎完全消散。引导者现在请主角以自我认同的态度向父母介绍自己,她可以说:“我是某某某(她的名字),我很重要,你能以我为荣。”然后请主角表达自己在工作坊开始时所想要的,她可以向父母表达她一直害怕权威,但从现在起,她会在自己想要时,勇敢地面对权威。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 外文书名: Personal Alchemy: The Art of Satir Family Reconstructions
  • 平装: 25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807477303
  • 条形码: 9787807477303
  • 产品尺寸: 22.6 x 16.4 x 2.2 cm
  • 产品重量: 699 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