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畅销作家丹尼斯·勒翰的转型之作,作品被《纽约时报》誉为“具有浓厚史诗色彩的伟大作品”,从而使他突破了此前只创作悬疑小说等类型小说的界限:那时候,美国正乱作一团:种族歧视,移民冲突,潜伏的恐怖分子蠢蠢欲动,无政府组织者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劳资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一触即发……
作为一部场面恢弘的诗史,勒翰巧妙地以一个基层警察的视角作为切入点,通过描述这个虚拟人物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中的曲折遭遇,体现出社会百态,从而使得小说在宏大场面的历史深处,同时兼备了对人性的挖掘,读来无不引人深思。
编辑推荐
是美国畅销作家丹尼斯·勒翰的转型之作,被《纽约时报》誉为“具有浓厚史诗色彩的伟大作品”,从而使他突破了此前多创作悬疑小说的界限:爱美国,你要读这本书;恨美国,你更要读这本书!那时候,美国正乱作一团:种族歧视,移民冲突,潜伏的恐怖分子蠢蠢欲动,无政府组织者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劳资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一触即发……
媒体评论
通过一个小人物的精彩故事来展现宏大的历史事件,这种写作方式即浪漫又充满史诗色彩,我简直太喜欢这种高明的做法了!
~~橙子小说奖得主*凯特·阿特金森
勒翰写了一部具有强烈史诗色彩的伟大作品。
~~《纽约时报》
虽是一部场面宏大的历史小说,但却充满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细节,这样的情节安排真是绝妙极了!
~~《波士顿环球报》
无论是写什么类型的小说,勒翰都具备一个成熟美国小说家的资质,他将故事的趣味性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华盛顿邮报》
这是勒翰迄今最好的作品。
~~《今日美国》
热情激昂、强而有力。
~~《芝加哥论坛报》
一部场面宏大的小说,勒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丹尼斯·勒翰不再写推理小说,而改写一本内容庞大的文学作品,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现在,这部厚重的历史小说《命定日》终于给出了答案。
~~《时代周刊》
作者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沉重的历史,可谓一大杰作。
~~《西雅图时报》
勒翰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工人阶级为争取良好工作环境和公平待遇而奋斗的精彩场面!
~~《纽约客》
从《命定日》开始,勒翰足以成为一名不受题材限制的作家。
~~《洛杉矶时报》书评
勒翰编织出了一个庞大的历史故事。
~~《Details》杂志
这是人类在精神上的一次救赎和胜利。总之,勒翰笔下所描绘的紧张局势令人严肃地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
~~《出版人周刊》
作者简介
(美)丹尼斯·勒翰 译者:姚向辉
文摘
港口分局决定搬去几条马路外太西洋大街上的另一幢大楼。他们对报纸说搬家是一年多前就计划好的,但没有人买账。敬礼街那幢楼已经让所有人失去了安全感。安全感这个假象是普罗大众对警察局最起码的要求。
一九一六年圣诞节前一周,链球菌感染击倒了斯蒂夫。丹尼只好单独上街,他撞见蟊贼从停泊在炮台码头的冰块和灰色碎浪间的一艘船上}留下来,于是逮捕了这家伙。处理案件和文书工作都是港口分局的事情,丹尼只需要把他送过去就行了。
抓贼可谓轻而易举。他大摇大摆走下踏板,肩上扛着一个麻袋,麻袋里的东西叮当作响。快下班的丹尼正在打哈欠,注意到这家伙的双手、鞋子和步态完全不像搬运工或卡车司机。他招呼那家伙站住。贼耸耸肩,放下麻袋。遭到劫掠的船载着给饥馑儿童的食物和药品,即将启程驶向比利时。路人看见食品罐头掉在栈桥上,消息传播出去,丹尼刚给小偷戴上手铐,码头尽头就聚集起了一伙暴徒。挨饿的比利时儿童是本月公众怒气所在,报纸上全是德国佬怎么残酷对待敬畏上帝的无辜佛兰德人。丹尼不得不掏出警棍,举过肩膀,否则就没法拽着蟊贼穿过人群,沿着汉诺威路走向敬礼街了。
离开码头,星期日的街道冰冷而安静,落了一早上的雪洒满地面,雪花很小,干如尘埃。敬礼街分局的接待处,小偷站在丹尼身边,把皲裂的双手亮给丹尼看,说在号子里蹲几晚正好能让被大冷天冻住的血液重新循环起来,就在这时,十七根炸药棒在地下室引爆了。
爆炸的确切经过让左邻右合接下来争论了好几个星期。气流冲击前发闷的轰隆声是先有两响还是三响。大楼摇晃是在房门脱框而飞之前还是之后。马路对面的所有窗户都被震碎,从底层到五楼,从街区一头到另一头,这又造成了另外一场骚动,和最初的爆炸难以区别。可对于在警局里的人来说,十七根炸药棒制造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与墙壁劈裂、地板坍塌时产生的声音毫无相似之处。
丹尼听见的是霹雳雷声。不算是他听见过的最响亮的雷声,但无疑是最低沉的。就仿佛某个巨大而宽阔的神祗裂开黑色大嘴打了个哈欠。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9月1日)
- 外文书名: The Given Day
- 平装: 590页
- 正文语种: 汉语
- 开本: 32
- ISBN: 9787544265249
- 条形码: 9787544265249
- 商品尺寸: 20.8 x 14.6 x 3.4 cm
- 商品重量: 762 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