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Monday, November 26, 2018

尼古拉斯·迈耶·西区恐怖 (平)

原价RM29.00/册

史上最畅销的福尔摩斯续作之一,作者为《星际迷航》的编剧、导演。本书假托为华生医生遗著,描述福尔摩斯和华生受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委托,调查伦敦西区剧评人麦卡锡被谋杀案,从而遭逢前所未遇的凶险和劲敌。在保持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经典风格的基础上,小说情节极富创造性想象,当时英国的各路艺文界人士纷纷现身书中与福尔摩斯擦出火花,萧伯纳的剧评、王尔德的同性恋风波、斯托克写作吸血鬼小说等史实和故事交融,真实与虚构交错的好戏,在伦敦城这个大舞台精彩上演。

编辑推荐
《西区恐怖》是史上最畅销福尔摩斯续作之一,为《百分之七溶液》续篇,曾连续十一周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作者尼古拉斯·迈耶是《星际迷航》编剧、导演,假托本书为华生医生遗著,描述福尔摩斯和华生受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委托,调查剧评人麦卡锡被谋杀案,从而遭逢前所未遇的凶险和劲敌,并与奥斯卡·王尔德、布莱姆·斯托克等有谋杀嫌疑的英国大文豪在伦敦西区的舞台上演精彩对手戏。

媒体评论
和柯南·道尔的作品一样真实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定不要错过它!
~~《时尚》

希望尼古拉斯·迈耶不要停止续写福尔摩斯故事,因为没有别人比他写得更出色了。
~~《新共和》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迈耶(Nicholas Meyer, 1945~):美国著名作家、编剧、导演。其导演、编剧作品有《星际迷航》系列(Star Trek II, IV &VI)、《两世奇人》、《挽歌》、《埃及王子》等。


迈耶写过三部福尔摩斯续作皆获得巨大成功,其中《百分之七溶液》(1974)卖出200万册,成为国际畅销书,荣获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金匕首奖(1975),并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的百佳经典书单(第65位),在历史推理榜上排名第三(第一、第二分别是《时间的女儿》和《玫瑰的名字》)。他亲自操刀改编的电影《百分之七溶液》剧本曾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1976)。

《西区恐怖》是迈耶福尔摩斯续作系列的第二本,曾连续十一周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

目录
编者序
前言
第1章 蛰居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第2章 调查邀请
第3章 南新月路惨案
第4章 谁是“邦索恩”?
第5章 生命之主
第6章 第二桩谋杀案
第7章 遇袭
第8章 “妈妈”、“螃蟹”及其他
第9章 苏利文
第10章 褐眼男人
第11章 推理与指控
第12章 帕西人与猪肉派巷
第13章 失踪的警察
第14章 西区恐怖
第15章 杰克·鲍因特
尾声
致谢

序言
1974年12月14日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信,之后又同韦纳夫人通信多次。根据我的建议,她咨询了家庭律师,那家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之后)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我飞到拉辛市,拿到了手稿的原件。而在这之前,手稿已经复印过好几次了。

稿件有些地方确实很难辨认,跟上一份手稿《百分之七溶液》相比,问题截然不同。
水渍的侵害很严重。许多单词,甚至短句,都被抹掉了,简直没法阅读。我只好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我要特别感谢吉姆·福利斯特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室),他们利用神奇的技术手段,让一些失落的字句重见天日。对此,我感激不尽。

不过,有些复原工作并不成功,还是有许多文字无法复原。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添加一些单词或短句,让段落与章节之间的内容保持连贯。我已经尽了全力,但我毕竟不是华生,所以读者一定会在字里行间发现不协调之处。如果发现了,请大家一定不要责难那位卓越的医生,这都怪鄙人笔力不济。我本想在书中标示出做过修改的段落,但转念一想,这样势必会给阅读带来诸多困扰。我相信,那些糟糕的错处肯定相当明显,无论怎么做,我拙劣的文笔一定会被读者一眼看穿。

除了水渍,最恼人的问题是确定手稿的写作时间。根据文中的线索,可以确定《西区恐怖》发生于1895年3月1日,但要查清完成手稿的时间就是另一码事了。有证据表明(至少在我看来),手稿完成于1895年之后很多年。华生曾经提到,为了完成写作计划,光是求得福尔摩斯的允许,他就用了好几年时间;另外他还指出,在得到许可之前,与案件有关的多位人士早已相继去世。由于手稿中用的都是真名(正如福尔摩斯所说,伪造姓名其实并不可行),所以写作时间很容易断定。种种迹象暗示,手稿的完成日期相当晚,肯定是在1905年之后。不过,由于手稿确实出自华生的亲笔,这又清楚地表明当时他还没有受到关节炎的困扰。除此以外,就没有更多的证据了。我个人认为~仅仅是一种直觉~《西区恐怖》应该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又早于1929年,也就是福尔摩斯逝世之前。我之所以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段,是因为,首先,华生此时描述案件的方式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其实他在《百分之七溶液》中已经这样了(只是还不太明显)。另外,福尔摩斯去世之后,华生再也没有修改过这部手稿,这让我相信,他的身体此时已经被疾病拖垮了(可能是关节炎加重了,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这一疾病让他痛苦不已)~这也是我将年份往后推的另一个依据。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华生这一次又使用了许多“美式英语”,我觉得,这一点有必要加以说明。许多读者质疑《百分之七溶液》的真实性,怀疑那部手稿也是伪作,就是因为书中出现了不少“美式英语”,他们称之为“马脚”。但他们忽略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事实。第一,在华生以往的案件记录中,美式英语从始至终一再出现。第二,原因其实很简单~W.S.巴林古尔德曾写过有关福尔摩斯与华生的杰出传记,所有研读过的读者应该都记得,在1883到1886年间,为了替哥哥偿还债务,华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当了一名内科医生。在那里,他娶了第一任妻子康斯坦丝·亚当斯。而福尔摩斯(在美国居住两年之后)在《最后致意》中也曾对华生说过:“我的英语似乎已经长时期不纯了。”所以书中会出现很多美式英语。

至于书中的注解,我试图将它们减到最少,但考虑到许多因素,我又觉得有必要留下许多)作为证明手稿真实性的证据)。

最后,关于真实性的问题,我再简单地说几句。我们没有办法证明手稿的真伪。实际上,善意的怀疑精神也要求我们做出合理的质疑。发现第一部遗失的华生手稿,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第二部再次出现,更是令人生疑的巧合。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要声明一句: 我从来没说过我是两部手稿的发现者,尤其这第二部手稿,正如韦纳夫人所说,其实从未真正“遗失”过。

读者们只能自行判断手稿真实与否。我也早就估计到,这些文本一旦面世,一定会惹来无数争议。最后,我想用文森特·斯塔雷特惊艳美妙的迷人诗句作结~“心之所在,信则真!”
~~尼古拉斯·迈耶于洛杉矶
1975年8月

文摘
乔纳森·麦卡锡的尸体仰面朝天倒在一组书架旁边,两眼圆睁,瞪得大大的,留着黑色胡须的下巴松弛下垂,嘴巴狰狞地张开,发出无声的呼喊。麦卡锡面色黝黑,看到很难让人心情愉快,再加上他丧命时的表情,二者搭配起来,给人一种极其可怕的印象。我很少见到比这更让人不安的景象。他的左侧身体被刺中,伤口位于心脏下方一点点,流了很多血。凶器似乎不在现场。我跪下来检查尸体,发现血液浸透了死者的丝质背心和他身旁的东方地毯。血迹已干,尸体冰凉,有些部位已然僵硬。

“依我看,另一个房间没被动过吧?”在我身后的福尔摩斯问道,“墙上没有写字吧?”

“天哪,老兄,这么长时间你还记着呢?”雷斯垂德哈哈大笑,“没有,墙上所有的字都写在那些肖像上。当然了,这个房间就是案发现场。”

“你们有什么发现?”
“大概两个半小时以前,死者被人发现时就已经这样了。有个女孩给他送来早餐,敲了敲门,却没人回答,于是她壮着胆子走了进来。看起来他以前也有睡过头的时候,而且不止一次。至于发生了什么,那就一目了然了。昨晚他在这里招待过客人~只是他回来得比较晚,还是自己用钥匙开的房门,所以没人知道他邀请了谁。他们坐在这张茶几旁,喝了白兰地,抽了雪茄,然后发生了争执。不管那人是谁,他跑到死者身后的写字台前,一把抓起这个~”雷斯垂德停了下来,伸出一只手。那位年轻中士看到指示,递过来一样东西,外面包着手帕。雷斯垂德把它轻轻地放在茶几上,掀开手帕,露出一把象牙色的拆信刀。乳黄色的刀刃沾染了一层红褐色,有血淌下来,沾到了做工精致的银质刀柄上。

“爪哇货。”福尔摩斯小声嘀咕着,用他的放大镜仔细检查,“你说它之前放在写字台上?啊,没错,这儿有个套子,正好配套。请继续。”

“不管那人是谁,”雷斯垂德用骄傲的口吻继续说道,“他抓过拆信刀,刺伤了这儿的主人。他动手时还碰倒了装着白兰地的酒杯。麦卡锡一下子倒在茶几下面,而那人趁机逃跑了,只留下他的雪茄继续燃烧。麦卡锡在茶几下面躺了一会儿~你看这里,有好大一摊血迹~然后,他用仅存的力气爬到这些书架~”

“是很多,正如你所言,一目了然。”福尔摩斯淡淡地说着,伸手指了指那道恐怖的猩红色拖痕,痕迹直通麦卡锡的尸体。他上前一步,小心地拿起那根雪茄,用手指轻轻地捏住雪茄中部,“这种雪茄很少见嘛。我不记得以前见过这种雪茄。你呢,雷斯垂德?”

“你又要讲解你能认出的所有烟灰了吧?”督察嘲弄地问。
“恰恰相反,我想说,我从没见过这个。可以带走一部分做研究吗?”福尔摩斯举起雪茄问道。

“请便。”
福尔摩斯微微点头表示感谢。他抽出袖珍折刀,把雪茄按在茶几边上,小心翼翼地切下两吋。他把剩下的烟头放回烟灰缸,又把样品装进不会挤压到的口袋里。他挺起身子,正准备问下一个问题,忽然听见楼下响起一阵喧闹声,接着,砰砰的脚步声顺着楼梯上来了。是萧伯纳,他气喘吁吁,但又显得洋洋自得。

“哎呀,老兄,”他大叫道,“你的名字还真是把万能钥匙!好吧,‘腐尸’在哪里?”

“这位先生是谁?”雷斯垂德毫不畏惧地瞪着萧伯纳的胡须,大声吼道。

“别紧张,雷斯垂德督察。这位是死者的同行,《星期六评论》的萧伯纳先生。”听到介绍,两个人微微鞠躬,算是相互致意。

“一辆警方的四轮马车刚刚到了楼下,还带来一副担架。”萧伯纳告诉雷斯垂德。

“很好。那么,先生们,正如你们所见~”
“你还没告诉他那本书的事,长官。”那位年轻的中士羞怯地插了一嘴。他刚才一直以极大的热情观察着福尔摩斯,简直像是要把他的举动完全记下来。

“我正要讲,我正要讲!”雷斯垂德厉声呵斥,火气上扬,“你给我老老实实待着,年轻人。多留点儿心才能学到东西。”

“是的,长官。对不起,长官。”
他的长官嘟囔一声,“我说到哪儿了?”
“你正要给我们看一本书,可怜的麦卡锡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把它抓在手中。”福尔摩斯轻轻地提示道。

“哦,对。”小个子督察正要去拿书,却又马上转过身来,“等一下。喂喂,你怎么知道他临死之前在找一本书?”

“他拼死挣扎爬向书架,还能是什么原因呢?”福尔摩斯不紧不慢地回答,“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对不对?我注意到有一本不见了。”

我下意识地偷瞄了萧伯纳一眼。他听到这个消息,轻蔑地哼了一声,开始查看这个房间。

“请不要破坏现场。”福尔摩斯严厉地警告说。他把萧伯纳叫过来,我们一同围着茶几坐好,“我们能不能看看那本书?”

雷斯垂德冲年轻中士点点头,那人又端来一样东西,同样用一块手帕裹着。中士把它放到茶几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牛津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然是放在尸体上方书架上的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中的一本。福尔摩斯又取出放大镜,仔细检查这本书,他的嘴唇抿得紧紧的。

“如您准许,长官。”年轻警官又开口了。
“什么?”
“我们发现这本书时,它是打开的。”
“真的吗?”福尔摩斯的目光犀利地扫向雷斯垂德,对方不大愉快地挪了挪身子,“在哪儿发现的?”

“书不在他手里,”小个子督察的回答充满了戒备,“他死的时候两手空空。”

“可书是打开的。”
“是的。”
“在哪一页?”
“大概在中间吧。”雷斯垂德不满地嘟囔着,“这本书普普通通。”他又暴躁地加了一句,“如果你想发现什么线索的话,告诉你,书页里没夹着秘密字条。”

“我没有在‘想’,”福尔摩斯冷冷地回答,“我是在‘观察’。而你,很显然,错过了这条线索。”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1月1日)
  • 外文书名: The West End Horror
  • 平装: 224 页
  • 正文语种: 汉语
  • 开本: 32
  • ISBN: 9787208126992
  • 条形码: 9787208126992
  • 产品尺寸: 20.8 x 14.8 x 1.2 cm
  • 产品重量: 322 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