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情报界推崇的间谍小说作家弗·福赛斯畅销全球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大集结!2012年,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CWA)授予福赛斯终身成就奖~“钻石匕首奖”。身为国际政治惊悚小说大师,以及最受情报界推崇的间谍小说作家,福赛斯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叹为观止!。
媒体评论
关于勇敢、狂热、极狡猾的间谍战与极高端的恐怖行动的非凡故事。
~~《每日镜报》
福赛斯的想象力与天赋毫无减损的迹象。
~~《每日快报》
全世界最优秀的惊悚小说家之一。
~~《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弗·福赛斯(Frederick Forsyth, 1938~):国际政治惊悚小说大师,最受情报界推崇的间谍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用新闻写作的手法,以翔实的事实调查作为基础,充满了精确的技术细节。他笔下的人物具有高智商的逻辑思维、训练有素的专业性、坚决彻底的执行力、快速的危机处理和应变能力,堪称项目策划实施的至高典范。
福赛斯本人的经历很传奇:6岁就曾试图搭载美军坦克去诺曼底参战,16岁偷偷单独驾驶双翼飞机翱翔蓝天,19岁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史上最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他能讲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曾任英国路透社、BBC记者,深入局势动荡地区采访时,还曾与雇佣兵、职业刺客、军火贩子等打过交道,甚至多次在流弹中死里逃生。
福赛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主张、历史恩怨、宗教矛盾、民俗风情、特种部队、间谍手法、武器装备等了如指掌,他的小说素有“杀手指南”“间谍培训手册”之称。他对国际阴谋和情报的敏感与前瞻性,让美国中情局、英国密情局、以色列摩萨德等情报机构不得不时时关注着他。
2012年2月16日,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CWA)授予福赛斯终身成就奖~“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豺狼的日子》
1963年,因结束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法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一名杀手,接受反对派的雇佣,着手刺杀法国总统戴高乐。一时间,欧洲上空阴云密布,全世界的情报机构都联合起来阻止这场谋杀,但除了“豺狼”这个代号,人们对这个杀手一无所知,连雇佣杀手的人,也对这个杀手一无所知。“豺狼”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刺杀戴高乐,都是一个绞尽脑汁猜不透的谜。在这场二十世纪规模的追捕行动中,英、美、法、德、意大利、比利时、南非等国的情报机构,布下天罗地网,截杀独自一人行动的“豺狼”。然而,“豺狼”总是领先一步、不断接近目标。他的计划无懈可击,即便从未露面,他依然让人感受到他的冷血、危险、高深莫测……
原价RM32.00/册
目录
第1部 密谋
第2部 猎捕
第3部 绝杀
文摘
巴黎,1963年3月11日,早上六点四十分。天很冷,特别是当一个人即将被行刑队枪决之时,更显得寒气逼人。
在福尔·迪夫里堡的庭院中,一根行刑柱插在冰冷的砾石地里。法国空军中校让·马里耶・巴斯蒂安·蒂里站在柱子前,双手被绑在柱子后面。
黑布蒙上了他的眼睛,截断了这最后时刻的阳光。他用一只脚蹭了蹭脚下的砾石,略微舒缓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士兵们将子弹推入枪膛,拉上枪栓。在二十支来复枪拉开枪栓的咔哒声中,牧师的祷文显得十分虚弱无力。
枪声响起,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却连一点涟漪都没被激起,甚至还不如空中鸽子拍翅膀的声音维持得长久。喇叭声慢慢消散了,那致命一枪的声音也渐渐消弭在院墙外逐渐喧腾的交通噪音里。
这个军官是“秘密军组织”杀手组的负责人,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法国总统。
第二天早上八点,法国第一欧洲广播电台播报了枪决的消息。在西欧大部分的地方,只要愿意收听的人都能听到这条消息。在奥地利一家小旅馆的房间里,这则消息触发了一系列计划和行动,使戴高乐将军比他毕生事业中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死亡。住在这间房间里的人就是马克・罗丹中校,“秘密军组织”的新行动首脑。
马克・罗丹关掉他的半导体收音机,从桌边站起来,他凝视着窗外,又点了一支烟。
“混蛋。”他轻轻地嘟囔着这个词,充满了怨恨,然后又低声骂了一串来表达他对法国总统,他的政府以及行动分局的憎恶。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政,出任法国总理。他干脆利落地推翻了摇摇欲坠的腐败的第四共和国,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他使用了“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一词,与将军们的口径一致。戴高乐访问阿尔及利亚时,对罗丹来说,他就像从奥林匹斯山下来的宙斯一样。
他确信新政就要开始:共产党人将被赶出他们的办公室,让·保罗·萨特肯定会以叛国罪被枪决,工会组织俯首帖耳,法国最终将全力支援她在阿尔及利亚的亲人,支援保卫法国,在前线战斗的军队。
罗丹对这一切非常肯定,就像他相信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当戴高乐以他自己的方式开始重建法国的时候,罗丹想着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得给这个老头儿一点儿时间,没有彻底铲除当地农民武装一定是戴高乐的权宜之计。他觉得老头儿肯定知道他在做什么。
他不是说过那崇高的字眼~“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吗?
最后,当毫无疑问证明夏尔·戴高乐复兴法国的概念里不包括“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时,罗丹的世界就像被火车撞上的瓷瓶一样粉碎了。忠诚、希望、信仰、自信,什么都没有了,留下来的只有恨。他恨这个制度,恨那些政客,恨知识分子,恨阿尔及利亚人、工会、记者、外国人;但他最恨的就是那个人~戴高乐。1961年4月,除了一些乳臭未干的笨蛋拒绝参加外,罗丹率领全营参与了军事政变。
政变失败了。戴高乐略施小计就把政变扼杀在萌芽状态。
1961年冬天,罗丹成为阿尔古的副手,是流亡海外的“秘密军组织”的行动负责人。
在对法国的理解和军队的荣誉问题上,罗丹和其他人一样固执;但是在具体问题上,他则是实用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因此他比世界上所有鲁莽的狂热分子和不顾死活的亡命之徒都更加高明。
关于刺杀戴高乐行动,他没有傻到认为这件事很容易;恰恰相反,他认为由于有了之前刺杀企图的失败,事情变得更困难了。找杀手并不难;问题是要找一个人,或者是制订一个计划,这个人或者这个计划要有能力以非同寻常的方式,穿越现在围绕总统本人建立起来的这堵安全防护“墙”。
就在这天下午,他收拾好行李,付清账单,离开那里独自去执行一项任务~去找一个人,或者更准确点,找某一类人,一类他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人。
《复仇者》
1995年5月15日,志愿援助人员、20岁的美国青年里基·科伦索在塞尔维亚被残忍杀害。2001年,前南斯拉夫地区终于硝烟散尽,战争罪犯得到审判,科伦索一案也浮出水面;然而,杀害他的凶手神秘消失,这个最可怕的恶徒虽然已经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全美国优秀情报机构、司法机构都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一个单枪作战的“复仇者”。复仇者不干暗杀之类的勾当,他决心一定要活捉恶徒,带到法庭上接受审判。复仇者的追击从欧洲开始,到中东海湾,再到南美洲丛林,他像一只老鹰一样死死盯住了目标。目标所在的位置可谓全世界最难攻陷的堡垒,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形、人工的巧妙设计,加上各种现代化通讯、监视与安保措施,让这个地方进都进不来,更何况还要带着目标活着出去……
原价RM32.00/册
目录
第1部
第1章 安全帽
第2章 受害人
第3章 巨富
第4章 战士
第5章 地道老鼠
第6章 私家侦探
第7章 志愿者
第8章 律师
第9章 难民
第10章 黑客
第11章 凶手
第12章 隐士
第13章 粪池
第14章 父亲
第15章 了结
第16章 档案
第2部
第17章 照片
第18章 海湾
第19章 对抗
第20章 喷气飞机
第21章 行大善而容小恶
第22章 半岛
第23章 警告
第24章 游隼计划
第3部
第25章 丛林
第26章 计谋
第27章 观察
第28章 访客
第29章 游历
第30章 恐吓
第31章 请君入瓮
第32章 劫持
尾声忠诚
文摘
他们第七次把那个美国小伙子捅下了粪池。这一次,他没能浮上来,死在了那里,每个毛孔都充满了不可言状的污物。
干完之后,这些人放下木杆,在草地上坐下来,狂笑着开始抽烟。然后他们干掉了另一个援助人员和六个孤儿,坐上援助机构的那辆越野吉普车,驾着它翻越山岭回去了。
这一天是1995年5月15日。
第1章 安全帽
一个孤身跑步的人在斜坡上弓着身体,再次与自己的痛苦搏斗着。这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治疗,所以他要这么做。
内行人常常说,在所有的体育竞赛项目中,铁人三项运动是最残忍、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十项全能运动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在推铅球时也需要更大的爆发力;但很少有其他项目像铁人三项运动那样,需要惊人的耐力,以及迎接痛苦并战胜痛苦的超强能力。
日出时分美国新泽西州的这位跑步者,像往常一样黎明前就起床训练了。他驾着他的皮卡车驶向远处的湖边,半路上卸下他的竞赛自行车,用一条铁链把它锁在一棵树上,以免被人骑走。五点零二分,他按下手腕上的跑表,拉下氯丁橡胶游泳衣的袖子把表盖住,就进入了冰冷的湖水中。
他练习的是奥林匹克铁人三项运动,距离是以米来计算的。先是一千五百米游泳,几近一英里;从水中出来,快速脱至只剩背心和短裤,骑上赛车。然后是伏在车把上的四十公里骑行,一路冲刺。很久以前,他就已经测定了从湖的一头到另一头的那一英里游泳里程,确切地知道对岸哪一棵树标志着他的自行车所在的地点。他也已经标出了沿着乡间道路的四十公里自行车车程,知道哪一棵树是他应该扔下自行车开始跑步的地点。跑步的距离是十公里,途中一座农场的一根门柱标示着还有最后两公里。那天早上,他刚刚经过了那根门柱。最后的两公里是上坡路,是对意志和耐力的最后考验。
这个项目折磨人的原因是,三种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全然不同。游泳者强壮的肩部、胸部和手臂,并不是速度赛车手或马拉松运动员所需要的。换成这两项运动时,这些肌肉就只是必须承受的额外负担。
自行车运动员快速蹬腿和摆动臀部的动作,与跑步者驱动腿腱使之产生节奏的动作,也是不同的。一种练习的重复节奏并不适用于其他运动。铁人三项运动员需要所有这些训练,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努力去与三个专业运动员的成绩相竞争。
对二十五岁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残酷的比赛项目了。到五十一岁时,根据《日内瓦公约》,其折磨简直可以构成犯罪。这位跑步者在一月份时过了他的五十一岁生日。他瞟了一眼手腕,皱起了眉头。不够理想,比他最好的成绩慢了几分钟。他把自己作为敌人,更为艰苦地迈腿向前跑动。
奥林匹克运动员们一般指望能在两个小时内做完这三项运动。这位新泽西州的跑步者已经用去了两个半小时。而他现在还有两公里的路程需要跑完。
跑过三十一号公路的弯道处,他能看到小镇的第一批房屋了。古老的彭宁顿村庄坐落在这条公路两侧,旁边是九十五号州际公路从纽约南下过来,穿过纽约州继而通往特拉华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在村里,三十一号公路被称为“大街”。
彭宁顿村庄不大,同散落在美国大地上的其他被忽视和被低估的一百万个清洁、干净、整齐的小村镇没什么两样。村中心有一个唯一的主要十字路口,西特拉华大道在这里与“大街”交会。村里还有几座热闹的教堂,分属三个宗派;另有一个第一国家银行和六七家店铺。一些住宅分布在绿树成荫的小巷里。
跑步者朝着十字路口的方向跑去。还有半公里路程,时间还太早,他还不能去“乔之杯”咖啡馆喝咖啡,或去维托比萨饼店吃早餐。不过即使它们开着,他也不会停下来。
在交叉路口南边,他经过了一座白色木板搭建的南北战争时期的老房子,门旁的招牌上写着:加尔文·德克斯特律师。那是他的招牌,他的法律事务所。他只是间或歇业,去外地料理其他事务。客户和邻居们以为,他时常休假去钓鱼;他们根本不知道,他在纽约市内还用另一个名字买下了一套小公寓。
他驱动他酸痛的双腿跑向五百码之外的转向点,过了那里就进入到村镇南部的切斯皮克路。那就是他居住的地方,那个转角标志着他自我受难历程的结束。他放慢脚步,停下来,垂下头,靠在一棵树上,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两小时三十六分钟。比他的最佳成绩差了一大截。方圆一百英里内,可能根本没有哪个五十一岁的人能接近他的这个成绩,但关键并不在这里。他当然不会向那些微笑着向他打招呼的邻居们解释:他这么艰苦锻炼的用意,在于以这种痛苦去对抗另一种痛苦,那种时常存在、永远无法消除的痛苦,那种失去孩子、失去爱、失去一切的痛苦。
《上帝的拳头》
1991年1月17日凌晨,随着“沙漠风暴”空袭行动开始,海湾战争爆发,这是迄今为止最尖端、最全面的一次高科技战争联合实战。高新科技的全面应用,已经彻底颠覆了战争的方式:你将不会看到敌人的面孔,作战对象变成标注在地图上的密密麻麻的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电力设施、工业中心与军事设施。你将不会在战线上厮杀,作战方式变成了准确的信息加上精确制导武器的快速打击。本书为你全面展示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全景与战略逻辑。
原价RM42.00/册
目录
第1章 火炮设计师
第2章 侵占科威特
第3章 特空团少校
第4章 开赴阿拉伯
第5章 渗入科威特
第6章 沙漠游击队
第7章 伊拉克内鬼
第8章 游击队除奸
第9章 伦敦会议
第10章 潜入巴格达
第11章 温克勒银行
第12章 盟军集结
第13章 战争前夕
第14章 秘密武器
第15章 空袭巴格达
第16章 塔尔米亚
第17章 深山问贤
第18章 库拜废车场
第19章 追查叛徒
第20章 秘密电台
第21章 空中格斗
第22章 奇袭喀拉
第23章 最后的归宿
结束语
附录1 主要人物表
附录2 军事及情报专有名词
文摘
那个还能活十分钟的人正在开怀大笑。
使他开心的原因,是他的私人助手莫妮克·杰明给他讲的一个故事。这是1990年3月22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晚上,莫妮克正驱车把他从办公室送回家去。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在斯塔尔街的空间研究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公认的荡妇、花痴,结果却是个同性恋。这种笑料似乎正好符合他低俗的趣味。
地点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七点差十分时,他们两人离开位于乌可郊区的办公室,由莫妮克驾驶一辆雷诺21型汽车。她已经在几个月之前卖掉了她雇主的大众汽车,因为他开车技术很糟糕,她担心他会因车祸而死于非命。
他的住宅位于福黎街旁边切里德鲁三栋公寓楼的中间那一栋。从办公室到住宅只有十分钟车程,但半路上他们在一家面包房停了下来。两人都走了进去,他买了一只他最喜欢吃的乡间面包。风中夹着雨丝,他们缩着头,没有注意到跟在他们后面的那辆轿车。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都没接受过特工训练。那辆没有标志的轿车里面坐着两个脸颊黝黑的人,已经在科学家后面跟踪了几个星期,从来没有跟丢过,也从来没有接近过他,只是注视着。而他却没见过他们。其他人见过,但他不知道。
从公墓前面的那家面包店出来后,他把面包扔进了汽车后座,然后钻进汽车继续回家的旅程。七点十分,莫妮克在离街边十五米的公寓楼玻璃门前面停住了汽车。她提议要陪他上楼,看着他走进家里,但被婉言谢绝了。她知道他要等他的女朋友海伦,不愿让女同事看到。这是他的虚荣心之一,他的女助手们也纵容了他这种虚荣。海伦仅仅是一个好朋友,是他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伴儿,而他的妻子在加拿大。
他钻出汽车,与往常一样,那件有腰带的风雨衣领子向上翻着。他提起那只与他形影不离的黑色大帆布包,背到了肩上。帆布包重量超过十五公斤,里面装满了纸:科技资料、项目书和各种数据。这位科学家不相信保险箱,不合逻辑地认为把他所有的最新项目资料背在肩上更为保险。
莫妮克最后看到她雇主时,他正站在玻璃门前,一边肩膀上背着包,另一边手臂下夹着面包,在掏钥匙。她注视着他走进门内,自动上锁的玻璃门在他身后“咔嚓”一声锁上了。然后她就驾车离开了。
科学家住在这座八层公寓大厦的六楼。大楼后部装有两部电梯,楼梯环绕电梯盘旋而上,每一层楼道都有一扇消防门。他走进其中一部电梯,到达六楼时走了出来。楼道门厅里的小功率灯泡在他步出电梯时自动亮了起来。他的一只手拎着叮当作响的钥匙串,另一只手抓着面包,身体因为背包的重量而向一边倾斜。他向左转弯,接着又是左转走过黄褐色的地毯,走到自己的住宅前,把钥匙朝门锁插了进去。
杀手一直等候在灯光昏暗的电梯井另一边。他静静地从电梯井旁转过身来,手里握着一把装着消音器的7.65毫米贝雷塔自动手枪。枪外面套了一只塑料袋,以防止跳出来的弹壳落到地毯上。
一共五枪,从不到一米的距离射入了后脑和后颈,这已经绰绰有余了。科学家那高大、粗壮的身体向前一冲,倚在了门上,然后慢慢地下滑,倒在了地毯上。枪手甚至不想去作检查,没有这个必要。这种事情他以前干过,在囚犯身上练习过,现在他明白任务已经完成了。他轻盈地跑下六层楼梯,从后门出去,穿过栽着树木的花园,上了等候在那里的轿车。一小时内,他已经在自己国家的大使馆里了,随后当天就离开了比利时。
五分钟后,海伦来了。起先,她还以为她的情人心脏病发作了。她慌忙进入房内打电话给急救人员。然后她记起来他的医生就住在同一幢楼里,于是也给医生打了电话。急救人员先到了。
其中一个急救员试图去挪动仍然俯卧在地上的沉重身躯。当他把手抽出来时,发现手上沾满了鲜血。几分钟后,他和医生宣告受害人已经死亡。这层楼四套公寓中唯一的住户走到自己的门边,这是一位老太太,刚才一直在听古典音乐,隔着厚厚的实木门根本没有听到外面发生了什么。在切里德鲁这种小区,邻里之间总是保持距离。
躺在地上的人是杰拉尔德·文森特·布尔博士,一位任性的天才、世界著名的大炮设计师,也是最近为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服务的武器设计制造商。
《阿富汗人》
2005年7月7日,四名炸弹袭击者把帆布背包留在了伦敦市中心。爆炸发生后不到24小时,警方就已经查明了袭击者的身份并追踪到各自的寓所。反恐战士和伊斯兰专家们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相信这其中包含着“基地”组织对西方世界下一次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秘密计划。“基地”组织的危险性不单在于他们极端狂热、完全不计代价,也在于其绝对严密、复杂的行动计划和高度保密性。派一个人潜入“基地”组织的秘密行动小组,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任务,也是最危险的任务。翻开本书,亲历世界上最极端恐怖分子的一次偷天换日之旅。
原价RM32.00/册
目录
第1部 黄貂鱼 1
第2部 勇士 59
第3部 撬棍 123
第4部 旅程 159
尾声 305
附录主要人物表 311
文摘
假如那位年轻的塔利班保镖知道打手机会让自己丢了小命,那他就不会打了。但是他不知道,所以他打了手机,所以他死了。
2005年7月7日,四名炸弹袭击者把他们的帆布背包留在了伦敦市中心。有五十二个上下班的市民在这场袭击中丧生,七百人受伤,其中至少一百人终身致残。
这四名恐怖分子中有三个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但他们的父母都是巴基斯坦的移民。第四个人在牙买加出生,后来入籍英国,并转而信奉伊斯兰教。他和另一个人还不满二十岁,第三个人二十二岁,组长三十岁。四人都在英国本土的激进清真寺中接受过激进的说教,或被极端主义洗脑,成了激进分子。
爆炸后不到二十四小时,警方就已查明了他们的身份,并追踪到了英格兰北部城市利兹附近他们各自的居所。四人都操着带有约克郡口音的英语;组长是一位专业技能教师,名叫穆罕默德·西迪克汗。
在对他们的住所和财物进行搜查时,英国警方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并决定不予公开。四张发票显示,两名年长者中的一人曾经购买过即买即用的一次性手机,这种手机有三个频段,可在全球各地使用。每部手机还附有一张预付二十英镑话费的SIM卡。手机都是用现金购买的,现在都已经不见了。但警方追查到了手机的号码,并对其发出了红色警报,以防止它们再次使用。
警方的调查还发现,西迪克汗与其在小组里的密友~一个名叫什哈扎德·塔维尔的年轻的旁遮普人1~曾在去年11月去过巴基斯坦,并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他们在那里见过什么人警方目前还不清楚,但在爆炸之后的几个星期,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由西迪克汗制作的关于他计划自杀式袭击的挑衅视频,该视频显然是他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逗留期间制作的。
直到2006年下半年才搞清楚,其中一名炸弹袭击者将一部这种无法追踪的手机送给了他的领导~一位“基地”组织的教官。英国警方现已确认,如果没有外界的指导,那几个人是制造不出炸弹的。
不管这个“基地”组织的教官是谁,他似乎又把这部手机作为礼物敬献给了奥萨马·本·拉登核心组织的一名高层成员。此时本·拉登正匿身于白沙瓦以西,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延展的南瓦济里斯坦2荒凉群山间。这部手机应该只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启用~“基地”组织的所有指挥官都对手机的使用很小心,但这位献礼的教官当时不可能知道,那个英国的狂热分子居然会愚蠢到把发票留在了英国利兹市居所的书桌里。
本·拉登的核心组织共有四个部门,分别负责行动、财务、宣传和教义。各部门都有一个首领,只有本·拉登和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才可以领导他们。2006年九月的时候,整个“基地”组织的财务总管是扎瓦希里的埃及同胞~塔菲克·库瓦。
9月15日那天,塔菲克·库瓦经重重身份伪装,刚刚从山区之外的据点巡游回来,正潜伏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市内,等待一位向导的到来。那个人会带他去瓦济里山区,参见酋长本人。
为保证库瓦在白沙瓦短暂逗留期间的安全,“基地”组织已为他指派了塔利班在当地的四名狂热分子。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生长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区,那里的部落错综复杂,是连政府都管理不了的边境地区。从国籍上说,他们是巴基斯坦人,但从部族角度来说,他们是瓦济里人。他们讲普什图语而非乌尔都语,而且他们也只效忠于普什图人~瓦济里是普什图的一个分支。
这四个警卫员从小都是在思想极端的伊斯兰教学院里长大,属于坚定的伊斯兰瓦哈比教派~这是伊斯兰教中最清苦、最严厉的教派。除了背诵经文,他们别无其他知识和技能,因此,就像其他几百万从此类宗教学院里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但对于部族首领布置下来的工作,他们会拼死去完成。那年九月,他们受命去保护那位操尼罗河阿拉伯语、但也能说一些普什图语的中年埃及人塔菲克·库瓦。四名年轻的保镖中有一个人名叫阿卜德拉希。他骄傲和欢乐的源泉,是他拥有一部手机。不幸的是,手机没电了,因为他忘了充电。
时间已是午后,这时候出门去当地的清真寺做祷告太危险了。库瓦已经在顶楼的公寓里与警卫员们一起做了祈祷,然后吃了一点点食物便去休息了。
阿卜德拉希的兄弟居住在几百公里以西同样是原教旨主义的城市基达,而他们的母亲病了。他想问候母亲,所以取出手机想打。不管他要说什么,都是要紧的,就像全世界五大洲每天通过太空进行的几万亿次通话一样。但这部手机没法通话了。他的一位同伴指了一下手机屏幕上的电量显示,解释说要充电了。这时,阿卜德拉希看到了那位埃及人放在客厅手提箱上面的那部备用手机。那部手机充足了电。他想了想,觉得没什么不妥,于是便拿起来拨打了他兄弟的电话号码,听到了从遥远的基达传来有节奏的振铃声。在巴基斯坦反恐中心设在伊斯兰堡的一个地下监听站里,一只小小的红色警示灯闪烁起来。
《万无一失的杀手》
对于伦敦大富豪马克·桑德森来说,不管他想得到什么,从渴望到决心到设想到计划到执行,只要有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步骤,不存在不成功的可能。自从桑德森先生下定决心要得到他钟情的女人,他就开始像钟表一样准确地行事了,而他合作的对象,也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真正的专业人士。前雇佣军人休斯先生,行事的谨慎和毒辣已经让人联想起杀手豺狼,而桑德森先生要的却还不是他。当又一个真正万无一失、不留痕迹的杀手出现时,你如果以为其后再无悬念,那就错了……真正的精彩在最后一句等着你。
本书是最受全世界情报界关注与推崇的间谍小说大师弗福赛斯的经典悬念故事集,十个构思绵密、回味浓郁的悬念故事,其巧妙机智的安排和出人意料的结局都让人拍案叫绝。在享受悬念大师带给你刺激与快感的同时,这更是一次间谍技能培训,让你的谋划、设局、操纵、实施、应变能力都迅速升级。
原价RM32.00/册
目录
万无一失的杀手
爱尔兰没有蛇
倒霉的日子
敲诈
谨慎的人
特权
天职
诈骗
用作证词
鱼王
文摘
爱、需要、渴望和情欲之间有微妙的差异,任何一种情感都会使一个男人为之着魔。在马克·桑德森的情况里,这四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从五月到六月,随着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他的执念也越来越严重。他以前从来没遭到过什么挫折,与大多数有权有势的人一样,十多年来,他早就已经把道德抛到了九霄云外。对他来说,从渴望到决心到设想到计划到执行,只有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步骤,而这些事情最终总能获得成功。六月初,他决定要把安吉拉·萨默斯搞到手。在设想如何实施的阶段,他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公祷书》里的那个词:“至死不渝”。假如她是别的女人,能轻易被财富、奢侈、权力和社会地位打动,那就不会有问题了。他可以用金钱去迷惑她、得到她;但话说回来,那样的女人不会让他迷恋到这种程度。他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打转很久,简直要发疯了,要冲破这个怪圈只有一个办法。
他用电话联系了一位房地产代理人,以迈克尔·约翰逊的名字租了一套小公寓,以现金支付了一个月的房租和一个月的押金,现金是用挂号信寄去的。他解释说,他将在第二天凌晨抵达伦敦,所以希望代理把钥匙放到门口的垫子下面。
他以这套公寓为基地,给伦敦的一个私家侦探事务所打了一个电话~当然是从不过问业务是否合法的那种~说明自己的要求。听到客户要求匿名,事务所提出要预付费用。他用专递送去了五百英镑现金。
一星期后,一封写给约翰逊先生的来信说任务已经完成,但还差二百五十英镑的费用。他把钱寄过去,三天后,收到了他要的资料。有一份简历,他粗粗看了一遍。一张头像,是从一本关于地中海鸟类的图书扉页上剪下来的,这书销量惨淡,早就绝版了。还有几张用长镜头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个子、窄肩膀的男人,留着牙刷般的小胡子,长着瘦瘦的下巴。阿尔奇博德·克拉伦斯·萨默斯少校(“还是个少校!”他心怀恶意地想)是一位外派的英国军官,居住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与阿利坎特之间的一座小别墅里,距离一个落后的海滨小村半英里。资料里有几张该别墅的照片,还有一份文件记录了别墅的日常活动:在小庭院喝早间咖啡;妻子上午去伯爵夫人家里为三个孩子做家教;她下午三点到四点必定会去海边晒太阳、游泳,而这段时间少校要作关于白色海岸鸟类的研究。
他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行动。他通知公司员工,说自己要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其间可以用电话联系。接下来,他要改变容貌。关于这方面,在杂志上刊登过广告的一家小小的美发店帮上了忙。桑德森在那里将长发理成平头,并把原来天然深栗色的头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 12发染成淡黄色。做头发花了一个小时,效果可以保持两个星期,他的发型还赢得了理发师的一番赞美。
然后桑德森驾车直接驶入他的公寓楼地下停车库,坐电梯回到他的顶楼公寓套房,避开了门厅里的管理员。他从公寓里打电话给弗利特街的一个熟人,问到了伦敦顶尖的一家大型图书馆的名字和地址。那里专门收藏当代事件的资料,拥有顶级的专著和大量剪报及杂志。三天后,他弄到了一张迈克尔·约翰逊署名的借阅卡。
他从“雇佣军”这个大标题开始查阅。这份卷宗有一些分目录,分别标着“麦克·霍尔”“罗伯特·德纳尔”“约翰·彼得斯”和“雅克·施拉米”等名字。还有的分目录是以地名开头的,如加丹加、刚果、也门、尼日利亚/比夫拉、罗德西亚和安哥拉。他把这些资料全都翻阅了一遍,里面有新闻报道、杂志专题、评论、书评和采访。文章内每提及一本书,他都把书名记下来,到公共阅览室找出那本书阅读。这些书包括安东尼·莫克勒的《雇佣军史》、麦克·霍尔的《刚果雇佣军》,还有专门写安哥拉的《战火威力》。
一星期后,这些资料中终于浮现出一个名字。那人参加过三次战役,即使最大胆的作者在提及他时也小心翼翼。他不接受采访,档案里也没有他的照片,但他是英国人。桑德森猜测他还生活在伦敦的某个地方。
几年前,在接管一家绩优股公司时,桑德森获得了一份其他公司的清单,包括一家雪茄公司、一家胶卷加工厂和一家文学代理公司。在文学代理公司的资料里,桑德森找到一个私人地址,是他在图书馆里读过的其中一部回忆录的作者地址。
作者的原出版商丝毫没有怀疑,并确认这是正确的地址,当初他们就是把微薄的稿费支票寄送到那个地址的。
当富豪桑德森以出版商的名义去拜访这个雇佣兵兼作者时,他发现对方已经在走下坡路,并且沉湎在了酒精和对过去的回忆之中。这位前雇佣军人指望访客也许能够重新出版他的书,从而再赚上一笔稿酬,获悉不是这么回事,他很是失望。但他听到可以赚到介绍费时,又眼前一亮。
桑德森说自己是约翰逊先生,并说,他们公司听说前雇佣军人的一个战友想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他们不想让其他公司得到版权。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那人的下落……
听到那个名字后,前雇佣军人哼了一声。
“哦?他想坦白从宽了是吧?”他说,“这倒真是新鲜事。”
他一直不肯帮忙,直到喝下六大杯威士忌、拿到一大叠钞票后,才在一张纸条上潦草地写了一个地址。
“如果这家伙在城里,总会在那里喝酒。”他说。
《最精妙的骗局》
名画鉴定师本尼天赋异禀,他发现了惊世名作却惨遭暗算被解雇。他的老板则与画廊老板串通,瞒天过海拍得了这幅巨作,名利双收。得知真相的本尼忿忿不平,于是,他在黑客女友的帮助下联络到画作的原主人~一位职业龙套演员。三个小人物因为蒙受欺骗而聚到一块儿,酝酿出一环套一环的精妙复仇骗局。
在这本书里,国际悬疑大师弗·福赛斯手把手教你如何谋划、设局,在日常生活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破案、复仇、设局、应对突发状况,或者是用天花乱坠的故事蛊惑人心。这一次,间谍小说行家将他的卓越谋略技能融入五个平凡人的故事,让你在摄人心魄的情节里随主角一起化身无冕特工,从容应对生活里出现的种种危机与挑战。
原价RM39.90/册
目录
最精妙的骗局 1
老兵 79
奇迹 165
公民 203
轻柔说话的风 239
文摘
九点四十五分时,一位个子矮小、并不特别英俊的男子走到接待桌前。
“你是来投标的,先生?”其中一位姑娘说,一边把一张表格拿到了自己面前。
“是啊,姑娘。”
美国南方人慢吞吞的口音甜美得如同灌了蜜糖。
“姓名,先生?”
“马丁・盖蒂。”
“还有地址?”
“这里的,还是家里的?”
“家里的详细住址。”
“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比切姆种马场。”
详细情况填写完毕后,美国人领好牌子,漫步来到拍卖厅。佩里格林·斯莱德正要登台。他刚刚走到最底层的台阶时,感觉有人碰了一下他的胳膊肘。他扭头朝下看去。一位女接待员明亮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马丁·盖蒂,矮个子,灰头发,山羊胡子,衣冠不整。”她朝四周打量了一下,“坐在倒数第三排,中间走道边,先生。”
斯莱德欣喜地微微一笑,继续登上台阶,走向他的位置。拍卖会开始了。第十八号克莱斯·莫勒纳尔的作品卖了一个好价,台下的工作人员记录了所有的细节。搬运工把名作、重点作品和一般作品,一件一件地搬过来放到主席台旁边和下面的画架上。那个美国人没有投标。
托马斯·黑雷曼斯的两件作品敲定了价格,科内利斯·迪海姆的一件作品经过激烈竞争后涨到了估价的两倍,但美国人还是没有投标。斯莱德至少认识在场三分之二的人,他还认出了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年轻买家扬·迪霍夫特。但那位美国富豪到底想要什么?穿着寒酸,确实。他以为可以愚弄他面前的专家~德高望重的佩里格林·斯莱德吗·阿德里安·柯尔特的那件作品是第102号。它在十一点十五分登场了。
刚开始时有七个人参加投标。当价格拍至十万英镑时,五个人退却了。然后那个荷兰人举起了牌子。斯莱德得意洋洋。他知道迪霍夫特代表着什么人。亿万财富来自于泛着泡沫的啤酒。在拍至十二万英镑时,又有一个投标人退出了。剩下的一个伦敦代理人,继续与不动声色的荷兰人竞争。但迪霍夫特击败了他。他的衣袋里装着更大额度的支票本,而且他知道自己能获胜。
“十五万英镑,还有更高的吗?”
美国人抬起头并举起了牌子。斯莱德凝视着。他要把柯尔特的作品添加到他在肯塔基州的收藏中去。很好,好极了。盖蒂与范登博世的一次对抗。他转向荷兰人。
“向你挑战了,先生。走道那边有人出价十六万英镑。”
迪霍夫特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他的身体语言几乎是轻蔑的。他朝走道边的那个身影瞟了一眼并点点头。斯莱德内心一阵窃喜。
“我亲爱的荷兰小伙子,”他想道,“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与什么人抗衡。”
“十七万英镑,先生,还有……”
美国人晃动牌子并点了点头。竞拍价持续上升。迪霍夫特因囊中羞涩而失去了他那傲慢的神气。他皱紧眉头感到紧张了。他知道他的主顾说过“把它买来”,但价钱当然是有限度的。在竞拍到五十万英镑时,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只小小的手机,输入十二位号码,低声而又诚恳地用荷兰语开始交谈。斯莱德耐心等着。没有必要给别人制造尴尬。迪霍夫特点点头。
在涨到八十万英镑时,大厅肃穆得像一座教堂。斯莱德以每次两万英镑的幅度往上拍。迪霍夫特进入大厅时就脸色苍白,此刻他的脸活像一张白纸。他偶尔对着手机咕哝几句,并继续投标。当拍上一百万英镑时,阿姆斯特丹人终于被理智打败。美国人扬起头,缓慢地点了点。荷兰人则摇摇头。
“按一百一十万英镑拍卖出售,牌号二十八。”斯莱德说。大厅里的人群不约而同地舒出了一口气。迪霍夫特关掉手机,瞪了一眼美国肯塔基人,随即快步走出大厅。
“103号作品,”斯莱德以他自己也没有感觉到的冷静口气说,“安东尼·帕拉梅德斯的风景画。”
众目睽睽之下的美国人现在起身走出了大厅。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跟在他身后。
“干得好,先生,你胜利了。”她奉承说。
“差不多整整一个上午呢。”肯塔基人慢吞吞地说,“你知道男士洗手间在哪里吗?”
“哦,厕所。好的,朝前走,右边第二扇门。”
姑娘看着他走了进去,仍带着他那只整个上午一直没有离过手的大手提袋。她在外面守着。当他出来时,她就会陪同他去财务部办理具体手续。
在洗手间里,特鲁平顿·戈尔从大手提袋里取出一只牛皮公文箱,并拿出一双黑色的中跟牛津鞋。不到五分钟,他那撮山羊胡子和灰色假发就不见了,淡黄色休闲裤和旧的外套也不见了。这些物品都被装进了大手提袋,大手提袋又被扔出窗户,落到下面的院子里。本尼及时拾取后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一位派头十足的伦敦商人出现了。他那稀疏的黑发拢到了脑后,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他的身高增加了两英寸,身着裁剪得体但其实是租来的细条纹西装,还有名牌托马斯·品克衬衫和军团条纹的领带。他转身径直从门口等待着的姑娘身边走了过去。
“拍卖会真讨厌啊,对吧?”他忍不住发起牢骚来,“眼睁睁看着美国佬把他喜欢的宝贝搞到手了。”
他朝身后的门点点头,继续迈步前行。那姑娘继续盯着洗手间的门。
直到一个星期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捅了大娄子,但这个时候,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经再三询问后,盖蒂家族给出答复:虽然成员众多,但他们家族里没有一个叫马丁的人,而且谁也没在肯塔基拥有一个种马饲养场。当消息传开来时,达西大厦,尤其是佩里格林·斯莱德本人,成了人们的笑柄。
《杀手名单》
英美不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杀手刺杀政要后往往无意逃匿而是高喊“真主至大”,然后当场自毙。警察发现,这些杀手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电脑里都有宣扬仇恨的布道视频。难道这个视频里的蒙面“传教士”就是幕后主使?他到底是谁?他在哪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美国一个秘密机构立即将“传教士”列入《暗杀名单》,这份机要文件上的人相当于被华盛顿判了死刑,美国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就终结他。一名CIA的高官正寻找着值得信赖的猎手,此时,一个精通阿拉伯语的海军陆战队军官出现了……是该有一场全球猎杀了。
这本《暗杀名单》向读者展示了为什么弗·福赛斯是国际政治惊悚小说大师。他对时间节奏感的精准把握,对残忍犯罪事件的详细描写,以及对高手过招时的精彩刻画,无不令人脊背发冷或是拍案叫绝,并叫人惊叹他的写作天赋与个人魅力。
原价RM32.00/册
目录
引子
第1部 人物
第2部 世仇
第3部 终结
文摘
如果去问杰瑞•德莫特,他肯定会把手放在心口,发誓说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故意伤害过任何人,他不应该去死。但这并没能救他。
三月中,美国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冬天很不情愿地慢慢放松着它的掌控。首府周边环绕的山顶上都还积着雪,风从山峰上掠下,依旧冰冷刺骨。街上走着的人,都缩在暖和的外套里。
州议员从杰斐逊西街700号州议会大厦走了出来,出现在大厦的宽大入口处。他顺着砂岩墙,朝停在街边的轿车走去,车已经启动就绪。他用他惯常的方式,朝柱廊门边台阶上的警官点点头,然后看见了他的司机乔。乔跟随了他很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这会儿,他正从轿车那边绕过来,打开了车后部的门。议员没有注意到,人行道那头的一张椅子上站起来一个人,裹得严严实实的,开始向这边走过来。
那人头上戴了顶没有沿的便帽,身上穿着件黑色的长大衣,前面没有系扣,他用手从里面勒紧了衣服。唯一令人奇怪的就是他的大衣底下穿得不是牛仔裤,而是一种白色服饰。后经证实,这件衣服是阿拉伯人穿的那种长至脚踝的衬衫。
“议员。”声音响起的时候,杰瑞·德莫特差不多走到了打开的车门边,他朝声音转过身去。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看到的,是一副盯着他的黝黑面孔,但目光空洞,仿佛在看着远处的什么东西。大衣滑落开来,一把锯短了的枪管从衣服里悬空的位置处抬了出来。
警察后来发现,两支枪管同时开的火,子弹是那种猎兽用的大型铅弹,不是打鸟用的那种小型弹丸。射击距离差不多有十英尺。
由于枪管被锯短,弹着点撒得很开,钢珠射穿了议员的身体,其中几发击中了乔,使他转向其他的方向,并且向后仰倒。乔的上衣底下有一支手枪,但他的手去捂脸了,一直都没用上。
台阶上的军官看到了所有这些。他拔出左轮枪,跑了下来。刺客的双手在空中挥舞,右手抓着那把短枪,尖声叫着什么。军官不知道他第二个枪管是否发射过了,连开了三枪。在二十英尺的距离上,以他所受的训练,不可能打不中。
那个人大声喊叫着。三枪都击中了他的胸部中央位置,把他打得向后退去,撞上了汽车尾部的行李箱。他弹了起来,向前倒下,脸朝下埋在水沟里,死了。门廊下出来的人看到了这一切~两个人倒下了,司机盯着自己流血的双手,警察站在刺客的尸体旁边,双手握着枪,向下指着。他们向楼内跑去,呼叫支援。
两具尸体被移至市里的停尸所。乔的脸上被打进三粒霰弹,进了医院。议员死了,胸部被射入超过二十粒钢珠,击中了心脏和肺部。刺客也死了。
后者被剥光了衣服放在停尸板上,没有一点和身份有关的线索,没有个人文件。令人奇怪的是,除了胡须,体毛都被剃干净了。通过在晚报上刊登他的面部照片,两名知情人提供了信息:一个是市郊一所学院的校长,他认出死者是一名约旦裔学生;另一个是寄宿式出租屋的女房东,她认出死者是她的一名房客。
警探们彻查了该名男性死者的房间,拿走许多阿拉伯文的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数据被下载到警察的技术实验室。博伊西市警察总部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硬盘里装着一系列演讲和布道~一个蒙脸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屏幕,用流利的英语在传播“教义”。
内容简单而残忍。真正的信徒要完成自己个人的转变~从异端到信仰真谛的穆斯林。他只能依靠自己,不信任任何人,皈依圣战,成为一名真正忠诚的安拉战士。然后他应该找出那些侍奉“大撒旦” 的显要人物,把他们送去地狱,之后要像萨伊德一样死去,然后升入安拉的天堂,永远生活在那里。他那儿有很多条视频,里面都是同样的信息。
警方把这些证物转给了联邦调查局博伊西办公室。后者将全部卷宗呈送至华盛顿特区的约翰·埃德加·胡佛大厦。联邦调查局总部对此一点都不惊讶。他们之前就曾听说过这个“传教士”。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第1版 (2013年3月1日~2015年11月1日)
- 外文书名: The Day of the Jackal
- 平装: 全7册, 2437页
- 正文语种: 汉语
- 开本: 32
- ISBN: 9787539978079
- 条形码: 9787539978079
- 商品尺寸: 21.6 x 15.6 x 12.6 cm
- 商品重量: 3.0 k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