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惊奇刺激的冒险。在布局结构上屡起波澜,读者与作者智力的较量
作者简介
范·达因(1888~1939):美国著名作家与评论家。1926年,他的推理小说《班森杀人事件》问世,作品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开启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将推理小说中的理性成分演绎到极致。《菲洛·万斯探案集》是他唯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推理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第1部》

本册书收录了范·达因第一部推理小说《班森杀人事件》和《金丝雀杀人事件》(部分),班森在家中被人枪杀,业余侦探菲洛·万斯应纽约郡总检察官马克汉的邀请前去破案。侦查破案期间,万斯以他惊人的心理分析,推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及其性格,排除部分嫌疑人,识破凶手不在场证明的破绽,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目录
(一) 班森杀人事件
1. 菲洛·万斯在家里 1
2. 犯罪现场 9
3. 女士提包 18
4. 管家的说辞 28
5. 搜集资料 38
6. 万斯的看法 45
7. 报告和审讯 54
8. 万斯接受挑战 66
9. 凶手的身高 74
10. 排除疑犯 82
11. 动机和恐吓 90
12. 手枪的主人 100
13. 灰色凯迪拉克 108
14. 证据中的一环 115
15. “范菲~私人文件” 122
16. 坦承和隐瞒 131
17. 伪造支票 142
18. 认罪 151
19. 万斯交叉讯问 159
20. 女士的解释 170
21. 天衣无缝的启示 178
22. 万斯理论 188
23. 调查一个不在场证明 201
24. 逮捕 213
25. 万斯解说 224
(二) 金丝雀杀人事件
1. “金丝雀” 235
2. 雪地上的脚印 241
3. 金丝雀杀人事件 247
4. 手印 258
5. 被闩上的门 269
文摘1. 菲洛·万斯在家里
6月14日,星期五,上午八点三十分。
艾文·班森的尸体是在六月十四日清晨被发现的,我和菲洛·万斯正在他的公寓内吃早餐。这件凶杀案造成了巨大的震惊和轰动,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除。我平时常和万斯共享午餐和晚餐,但一起吃早餐却只有那么几次,因为他喜欢晚起,并且在午餐前没有与人交谈的习惯。
早晨,我们是因为公事才碰面的。
前一天下午,万斯去凯勒画廊参观瓦拉德珍藏的塞尚水彩画预展,其中几幅作品让他心动不已,因此约我共进早餐并且要把一些购画须知告诉我。
我是整个事件的叙述者,我不得不将自己和万斯的关系作个交代。我的家族是法律世家,中学毕业后,我去了哈佛大学攻读法律,在那里我认识了万斯,一个孤僻、讥诮、刻薄的大一新生,他让所有的人对他敬而远之。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他在那么多同学中挑选我为学习的伙伴。万斯获得我好感的原因非常简单:他的性格特殊到令我着迷。
可是,我却不知道我的哪一点被他欣赏。从前到现在,我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尽管并不顽固,但思想却很保守传统,那些沉闷的法律诉讼程序让我产生不了任何兴趣,这就是我对家族事业没什么兴致的原因,也许这样的心态和万斯的某种性格非常契合,所以我们两个之间可以配合互补,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之间的友情愈加牢不可分则是事实。
毕业后,我在父亲的“范·达因&戴维斯律师事务所”工作,我乏味的见习律师生涯持续了五年,这使我成为一位资深合伙人。现在我在“范·达因&戴维斯律师事务所”坐第二把交椅,办公室位于百老汇大道120号。几乎在我的名牌正式挂上事务所大门的同一时刻,万斯从欧洲回国了。他的姑母近期去世,遗嘱上规定万斯是遗产继承人,他让我去帮忙解决一些程序上的问题,以便他顺利继承所有的财产。
我们之间一段崭新和不寻常的关系由此打开。万斯讨厌任何商业行为,我逐渐成为他在金钱交易上的经纪人,我发现我的上班时间几乎被他的事务全部占用。万斯的经济能力强大到足够去雇用一位全职法律顾问,因此我断然放弃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一心一意为他一人工作。
我被万斯找去讨论收购塞尚画作的时候,我心中还对离开“范·达因&戴维斯律师事务所”恋恋不舍,但这种感觉在那个多事的清晨完全消失不见。因为从班森命案开始,之后将近四年的时间,对我这个资历尚浅的年轻律师来说,能亲自参与整个案件的侦查,真的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我确信我所见到的是美国警局犯罪档案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
整个事件的重要人物是万斯。万斯与犯罪事件无丝毫关系,但他杰出的分析解说才能,使他侦破了许多连警察和检察官亦无计可施的重大刑案。
由于我和万斯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我不只是参与了他所涉足的案件,而且他和检察官之间的非正式讨论我几乎也都在场,因为习惯,我将每一次的会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万斯分析犯罪者心理状态的独特看法。这样一来,当案情大白时,就能够提供一切详细资料。
还有一件幸运的事。第一次吸引万斯注意力的案子就是艾文·班森谋杀案~这不只是纽约市这几年来最著名的凶杀案之一,而且也是一个展现万斯在推论犯罪动机方面稀有天分的最佳机会。案件受瞩目的程度,激起了他对这一系列行动的兴趣。
这个案子非常突然地闯入万斯的生活,尽管一个月前他并不是十分情愿地答应检察官,接下这个困扰他生活的案子。实际上,在六月中旬的早餐后,这个案子即找上我们,使收购塞尚画作被暂时搁置。当天下午我造访凯勒画廊,万斯看中的两幅水彩画已被人先买去了。我确信虽然他最后侦破了班森谋杀案,他让一个无辜者免于牢狱之灾,可是在他心里一直对失去那两幅心爱的水彩画而难以释怀。
《第2部》

本册书收录了范·达因《金丝雀杀人事件》和《格林家杀人事件》(部分),是典型的密室杀人案。被害身亡的是当时出入上流社会的一个集美丽与妖娆为一体的欧黛尔小姐。案件充满矛盾,令人困惑,作案手法独特,属于智慧型犯罪,就连经验老道、思虑缜密的检察官和刑警都感到棘手。
目录
(一) 金丝雀杀人事件
6. 大呼救命 1
7. 陌生的访客 9
8. 隐形杀手 18
9. 追踪猎物 25
10. 强行谈话 37
11. 搜集信息 47
12. 间接证据 56
13. 旧情人 64
14. 万斯的看法 73
15. 四名疑犯 81
16. 重大发现 89
17. 不在场证明 99
18. 陷阱 108
19. 医生的证词 116
20. 午夜证人 125
21. 矛盾的时间 134
22. 一通电话 144
23. 十点之约 155
24. 展开逮捕 163
25. 万斯的证明 173
26. 重建命案 181
27. 牌局 190
28. 真凶 199
29. 贝多芬的“行板” 209
30. 尾声 220
(二) 格林家杀人事件
1. 双重惨剧 231
2. 展开调查 239
3. 格林古宅 253
4. 失踪的手枪 266
文摘
6. 大呼救命
9月11日,星期二,上午十一点。
打从杰梭进门的那刻起,他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出头的他严肃而刚毅,外形粗犷,体格强健;肩膀结实宽阔,感觉像是受过军事训练一样。他走路时有点跛,看得出他右脚有问题,而且我注意到他左手臂僵硬弯曲,像是由于胳膊肘挫伤引起的。他内向沉默,眼神坚毅而且充满智慧。马克汉立马示意要他坐到衣橱旁的一张藤椅上,但他拒绝了,只是恭谨地站在检察官面前。马克汉首先问了几个私人问题,这也透露出杰梭在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队的士官,曾重伤过两次,并在休战前不久解甲归田。他接下这个接线生的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
“现在,杰梭,”马克汉继续说道,“我要问的事跟昨晚发生的悲剧有关,把你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我。”
“是的,长官。”毫无疑问,这名退役军人会把他知道的所有事情全部告诉我们,而且,如果对提供讯息的正确性有任何不确定,他也会很坦白地说出来。可以说他具备了目击证人训练有素而又细心的所有特质。
“首先,你昨晚是什么时候来上班的?”
“十点,长官。”直截了当的回答,让人觉得杰梭不管何时上班,都会准时前来,“这阵子我值夜班。值日班的接线生跟我轮流值班,我值日班,他就值夜班。”
“昨晚你是否看到欧黛尔小姐从剧院回来?”
“是的,长官。每个人进来都会经过总机。”
“她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过十一点不久。”
“她一个人吗?”
“不是,长官。还有一位男士。”
“你知道他是谁吗?”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长官。不过以前他来找欧黛尔小姐时,我见过他几次。”
“我想,那你应该能描述一下他的样子。”
“是的,长官。他个子很高,胡子刮得很干净,不过留了灰色的短髭。我敢说他的年纪大约四十五岁左右。看起来是个有身份地位又十分富有的人~如果你懂我意思的话,长官。”
马克汉点点头。“现在,告诉我,他是陪着欧黛尔小姐一起进入她的公寓,还是他掉头就离开了?”
“他和欧黛尔小姐一起进了公寓,大概停留了半个小时。”
马克汉的眼睛一亮,他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接下来的问题。
“所以说他大约十一点左右来这,跟欧黛尔小姐待在她的公寓到十一点半才离开。你确定你刚说的吗?”
“是的,长官,没有错。”这位接线生十分笃定。
马克汉停顿一下,身子向前倾。
“现在,杰梭,在你回答前请仔细想想,昨晚还有没有其他人在任何时间来找过欧黛尔小姐?”
马克汉停顿一下,身子向前倾。
“现在,杰梭,在你回答前请仔细想想,昨晚还有没有其他人在任何时间来找过欧黛尔小姐?”
“没有,长官。”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你为何如此肯定?”
“要是有人拜访她,我就会看见他们。他们在到她公寓之前一定会先经过总机。”
“你从没有离开过总机吗?”马克汉问。
“没有,长官,”他郑重其事地说,像是在为他没有坚守岗位的暗示辩护似的,“我要喝水或者上厕所,都是到对面会客室的小盥洗室;但我会把门一直开着留意总机的显示灯,好让自己能看到是不是有电话进来。即便我在盥洗室里,也没有人可以进出大厅而不被我看到。”
对于尽责的杰梭随时盯着总机,绝不漏接任何一通电话的说法,是值得相信的。这个男人的真诚和信用毋庸置疑,我想,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都不会怀疑这点~如果昨晚还有其他人来找欧黛尔小姐,杰梭肯定会知道。然而由于希兹生性谨慎,他立即站起来往外走到大楼大厅。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带着困惑但满意的表情。
《第3部》

本册书收录范·达因创作的巅峰作品《格林家杀人事件》,它至今仍是美国古典推理小说最好的著作之一。本书的创作灵感源自柯南·道尔的某部精彩杰作,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与特殊场景的紧密结合,竟毫无斧凿之迹,极其自然,更具想象力。
目录
格林家杀人事件
5. 行凶的可能 1
6. 指控 12
7. 万斯的意见 24
8. 二次惨剧 36
9. 三颗子弹 47
10. 门关了 59
11. 难堪的会晤 71
12. 兜风 84
13. 枪声再起 95
14. 地毯上的脚印 108
15. 凶手在房子里 120
16. 遗失的毒药 133
17. 两份遗嘱 144
18. 密室之谜 154
19. 雪莉酒和中风 164
20. 惨剧之四 174
21. 劳燕分飞 186
22. 朦胧身影 200
23. 漏洞 211
24. 神秘之旅 228
25. 逮捕 239
26. 惊人真相 251
文摘
5. 行凶的可能
11月9日,星期二,下午三点半。
希蓓拉婀娜多姿、步履坚定地走进起居室,高傲地微仰着头,以无畏的讯问眼光扫视我们这群人。高挑、颀长、强健的体格,虽然称不上漂亮,但鲜明清丽的迷人外表,还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的脸孔既充满活力又稍显紧张,脸上的神态高贵到接近自大。她那乌黑刚硬的髻发一字形大幅摆动,更凸显她独断独行的性格。两只淡褐色的眼睛上,有一对浓密、几乎和眼睛平行的一字眉,鼻子直挺,鼻尖稍微上翘,嘴巴大又坚定,薄薄的嘴唇显示出她的冷酷。她打扮得很简洁,身穿裤管极短的黑色运动套装,腿上是丝毛交织的混色长袜,脚上穿着一双浅口、系带的男式牛津鞋。
契斯特以老朋友的姿态介绍检察官,却让马克汉来介绍其他人。
“马克汉先生,我想你知道为何契仔喜欢你,”她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在玛丽邦俱乐部里,你是高尔夫球打不过他的那么几个人之一。”
她在主桌前坐下,轻松地交叉双膝。
“契仔,能给我一根烟吗?”她的口气,让这个请求听来倒像是命令。
万斯马上起身,拿出他的烟盒。
“格林小姐,你是不是试抽一根我的法国烟?”万斯用上他最高端的社交礼仪,“假如你不喜欢,明天我就扔掉这个牌子。”
“性子真急!”希蓓拉拿了一根烟,让万斯替她点燃,然后坐回到椅子上,对马克汉投以揶揄的一瞥。“昨晚我们真是招来了乱糟糟的一群人,对不对?这幢老房子从来没有这么吵吵闹闹过。还好我很幸运,从头到尾我都睡着。”她扮了个受到委屈的噘嘴怪相。“事情都过去了契仔才叫我起来,这就是契仔的行事风格~他最爱耍些奸诈的小手段。”
不知道为什么,她这种咄咄逼人的开场白很可能唬得住别人,却不让我感到意外。以一个女孩来说,希蓓拉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就算她很敏感,却不会让自己被任何不幸事件击垮。她故意表现出来的冷酷无情,在我看来正显现了她无畏和顽强的勇气。
马克汉可一点也不喜欢她的姿态。
“谁都没理由责怪格林先生要如此小心谨慎。”他不客气地说,“在一个手无寸铁的女性被残酷谋杀,还有一位年轻女孩差点被杀的情况下,谁都难免方寸大乱。”
希蓓拉带着责备的眼神看着他。“你知道吗,马克汉先生,听起来你真像关了我两年的、古板沉闷的女修道院院长。”说到这里,她忽然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对都已经发生、谁也无能为力的事板起脸孔?不管怎么说,朱丽亚从来不肯自己反省反省。她向来牢骚满腹、吹毛求疵,做过的好事更是少得可怜。就算人家会批评我没有个妹妹的样子,我也要说,她不是个会让人怀念的人。契仔和我,当然更不会为她伤怀。”
“那么,对另一个惨遭枪杀的妹妹,你又如何说?”马克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控制住他的愤怒。
希蓓拉眯起眼睛,脸上的线条一瞬间完全凝结;但是,她也几乎马上就抹去了脸上的表情。
“呃,艾达会好起来,不对吗?”不管她说得有多酷,说话声里仍然找不到任何程度的刻薄。“她可以好好地休息好久,而且还有个护士专门伺候她。有什么理由要我因为小妹的幸免于难而哭哭啼啼?”
万斯不断仔细观察希蓓拉和马克汉之间的冲突,现在,他插入了这场对话。
“亲爱的马克汉,我无法看出格林小姐的思想、感情和这事件有何干系。她的态度也许完全不是年轻女孩在这种场面该有的反应,不过我相信她会这样看事情一定有很好的理由。我们就别再说教了,看看格林小姐能够给我们什么帮助吧。”
这女孩又乖巧又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马克汉则摆出一个无可无不可的默许姿态。显然他也觉得,万斯的建议很有分量。
《第4部》

本册书收录范·达因的《主教杀人事件》。第一位死者被箭刺穿心脏,第二为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杀人凶手不断地刻意留下线索,这一连串的命案竟与《鹅妈妈童谣》有关!万斯能否阻止凶手杀害下一个目标~一个唱着儿歌的小女孩,怎样一步步地发现主教的真实身份?
目录
主教杀人事件
1. 公鸡罗宾死了 1
2. 射箭场上 10
3. 典故 24
4. 神秘的纸条 35
5. 一个女人的尖叫 48
6. “‘是我。’麻雀说。” 58
7. 万斯找到答案 70
8. 第二幕 81
9. 张量公式 89
10. 拒绝协助 99
11. 手枪不见了 108
12. 夜半访客 121
13. 主教阴影 134
14. 一场棋赛 145
15. 面访帕帝 156
16. 第三幕 167
17. 彻夜不熄的灯 175
18. 公园里的墙 183
19. 红色笔记本 193
20. 天意 201
21. 数学与谋杀 208
22. 纸牌屋的秘密 218
23. 惊人发现 229
24. 最后一幕 239
25. 落幕 249
26. 希兹的疑问263
文摘
1. 公鸡罗宾死了
四月二日,星期六,中午。
菲洛·万斯以“非官方”身份参与调查的众多犯罪案件中,最令人发指、最离奇、最怪异、最惊悚的,也就是紧接着格林家之后的这一桩了。发生在格林豪宅,令人不寒而栗的命案,在十二月间告破。圣诞假期之后,万斯到瑞士滑雪,二月间回到纽约,开始他构思已久的写作计划~为本世纪初于埃及发现的米南德的几件零散作品(译注:米南德为雅典剧作家,约生于公元前三四二年,是希腊新喜剧的重要诗人。)建立统一的译本。接下来的一整个月,他全力埋首这项工作。
老实说,万斯能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我不知道。虽然他对文化总是怀着狂热,有着强烈的追根究底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研究热忱,但我还记得,前一年他还说要写有关色诺芬(译注:希腊历史学家)的文章。自从大学时代读了色诺芬的《远征记》和《回忆苏格拉底》后,他就一直有这股写作的狂热。但是,写到色诺芬带领“万人军”远征的历史事件时,他就失去了兴趣。不管怎样,到了四月初,万斯的米南德写作计划便被打断,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完全被一桩震惊全国的离奇谋杀案所吸引。
这个曾被称为“主教杀人事件”的案子,万斯是在纽约地检处检察官约翰·马克汉的邀请下介入调查的。新闻媒体总是本能地为每件事加上吸引人的标签,但这个名称其实并不准确。虽然这件惨绝人寰的案子使得大街小巷都在看《鹅妈妈歌谣》,但案子本身却和宗教毫无关系,据我所知,也没和任何主教有任何瓜葛。
但是,“主教”两个字冠在这件案子上倒是非常贴切,因为这是案中凶手为了隐藏身份所使用的化名。这个化名,也正是万斯找出真相的线索,才使得这桩警察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案子能够得以侦破。
“主教杀人事件”中一连串离奇并且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事件,之所以能使万斯搁下脑海中的米南德和希腊单行诗,还是要从四月二日说起。这一天,距离朱丽亚·格林和艾达·格林的双杀案不到五个月。
这时是纽约市难得在四月初能享受到的暖春时节,万斯正在他位于东三十八街的公寓顶楼小花园内享用早餐。时间有点接近中午了(万斯总是阅读或工作至深夜,起得也晚),清澈蓝天投下的阳光,罩得整个城市上空一阵灰蒙,万斯坐上躺椅,摆放早餐的矮桌在椅子旁,双眼望着后院树木的顶端。
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按照惯例,每年春天他都会到法国一趟,但战后美国人对巴黎的狂热坏了他的胃口,对这一年一度的仪式也变得索然无味。直到前天他才告诉我,今年夏天我们将留在纽约。
多年来,我一直是万斯的好友兼法律顾问,可以说是一种“钱奴”,也可以说是“合作伙伴”。为了全力协助他,我离开了我老爸的“范·达因&戴维斯法律事务所”,我感觉这工作比起其他在拥挤事务所上班的律师都自在。虽然我这单身汉的窝是在西城一家旅馆内,但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万斯的公寓里。
那天早上,我比平常早到,万斯还没起床。他吃早餐时,我正坐在一旁静静地抽着烟斗。
“范,你知道吗?”他淡淡地说,“纽约的春天和夏天,既不好玩也不浪漫,而且将会无聊透顶。不过,和在欧洲跟一群群观光客凑热闹比起来,还没那么让人生气,唉,沮丧透了。”
万斯并不晓得,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将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当时他知道,就算欧洲还是像战前那么吸引他,他也很有可能会放弃这趟欧洲之行,因为,他这颗永不满足的脑袋,只喜欢复杂的事情。就在我和他聊天的时候,老天已经为他准备了这个诱惑力十足的奇案,这个奇案不仅震惊了整个社会,而且也为人类犯罪史写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新章。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8月1日)
- 丛书名: 校园励志小说珍藏系列
- 平装: 全2册, 272~279页/册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307126695
- 条形码: 9787307126695
- 商品尺寸: 21.0 x 15.0 x 1.6~2.0 cm/册
- 商品重量: 281~299 g/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